汽車電子控制單元核心部件,車載MCU芯片供給緊張持續(xù)超預期。汽車應用是MCU芯片下游最大的應用市場,為“車載電腦”ECU電子控制單元的核心部件,是汽車ECU的運算大腦。由于汽車廠商對終端需求誤判導致行業(yè)供給錯配,疊加車規(guī)MCU芯片以8英寸晶圓為主,毛利率相對較低,技術要求嚴格,產能易受到消費電子需求擠壓,且晶圓廠擴產意愿不足,汽車MCU芯片緊缺程度持續(xù)超預期。目前,全球主要MCU芯片廠商產品交期居高不下,甚至出現交期繼續(xù)延長的情況,部分廠商32位MCU芯片產品交期已經達到了50周以上甚至無貨,較2019年交期普遍延長2-3倍時間,行業(yè)景氣度持續(xù)超預期。
智能化和電動化提升單用用量,車用MCU市場規(guī)模將超百億美元。汽車上每個ECU單元需要搭載一個MCU芯片,隨著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提升,單車MCU芯片用量需求可達幾十至上百顆。目前,L2級智能汽車是當前汽車智能化的主力,行業(yè)滲透率進入快速提升階段,且華為、蘋果、小米、百度等科技巨頭均紛紛入局智能汽車行列,2022年有望成為智能汽車落地大年,將極大加速汽車智能化的行業(yè)發(fā)展進程。此外,全球主要國家均出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,政策驅動下,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快速提升。預計至2025年,國內和海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分別達到38%、25%,由此將大幅提升車用MCU市場需求,行業(yè)驅動因素也由漲價驅動轉向需求驅動,未來行業(yè)景氣度持續(xù)性有保障。
車規(guī)MCU芯片認證壁壘高,國產廠商從低端開始切入,中高端也逐步實現量產突破,未來國產替代可期。汽車芯片工作環(huán)境較為復雜,且對安全性和穩(wěn)定性要求較高,具有明顯的客戶認證壁壘,一旦通過下游車廠認證后,整車廠便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,同一型號芯片可穩(wěn)定供貨長達5年以上,而新的玩家進入則相對比較困難。目前,國內MCU芯片市場主要以海外廠商為主,CR7合計占比超80%。國產廠商在汽車雨刷、車燈、車窗、遙控器、環(huán)境光控制、動態(tài)流水燈等與安全性能相關性較低的中低端車規(guī)MCU芯片切入,已經實現了量產突破。而電子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、電子車身穩(wěn)定系統(tǒng)、防抱死剎車系統(tǒng)、安全氣囊系統(tǒng)、新能源車載逆變器、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等中高端車規(guī)MCU芯片領域,主要被海外大廠壟斷,國產自給率較低,但部分國產廠商也逐漸實現了技術突破,在發(fā)動機控制、車聯網、雷達控制芯片等方面相繼通過國際認證,逐步具備國產替代的能力,未來實現國產替代可期。
投資建議:全球車載MCU芯片供給緊張持續(xù)超預期,國產廠商從低端車規(guī)MCU芯片開始切入,中高端也逐步實現量產突破,未來國產替代可期。建議關注已具備量產能力,且下游車廠和Tier1廠商客戶導入順利,具備國產替代能力的龍頭廠商,如四維圖新、北京君正、國芯科技等。
關鍵詞: 汽車電子